安徽提升生态环境数字化五大能力 持续深化长三角区域数据共享,不断提升跨区域共保联治水平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数字安徽—智慧环保”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取得实效,实现了生态环境数字化五大能力提升。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席峰介绍,2022年7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数字安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实施政务信息化建设“四大工程”。围绕这一部署安排,省生态环境厅构建了“1+1+14”的生态环境数字化体系。其中,第一个“1”是建设1个数据底座,全量归集存量信息系统数据,确定数据唯一源头,建立统一数据架构,实现各大场景应用数据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第二个“1”是建设1个业务支撑底座,用信息化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沉淀形成专项能力组件,实现场景应用专项能力组件跨层级共享共用。“14”是建设14个场景应用,聚焦生态环境重点工作,通过数字化思维优化改造工作流程,实现生态环境业务数字化全覆盖。
截至目前,已经基本建成综合管理平台,完成了数据底座和业务支撑底座,以及辅助决策、环保督察、自然生态保护管理、大气环境管理、水生态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管理、环境执法、综合业务管理等8个场景应用建设。
通过建设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生态环境数字化五大能力提升。
提升数据支撑能力。一方面,加快推进数据集中,目前已归集429个空气自动站、447个水质自动站、185个噪声站、6334个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等各类数据资源124亿条,实现存量数据全量接入;另一方面,加快地方标准制定,目前已发布《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
提升智慧监管能力。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立突发水污染事件溯源、污染源数据异常识别等重点业务数据模型,形成“数据分析—预测预警—任务派发—处置反馈”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监管全链条留痕、全过程可溯。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全量汇集涉及大气、水、声环境管理等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并统一纳入“问题待办中心”。问题处置人员可通过“问题待办中心”快速接收问题线索,实时反馈处置进展,实现处理措施全过程存档。问题监管人员可通过“问题待办中心”实时查看问题处置情况,实现问题处置全过程跟踪。
提升应急调度能力。通过建设音视频融合系统,将内网视频会议、腾讯会议、执法记录仪、“三个全覆盖”视频监控、无人机等资源进行了跨网融合。在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发生时,可以及时启动远程会议,实现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一屏通览、一屏调度。
提升为企服务能力。通过对接“皖企通”,并在“皖企通”中开设生态环境填报专区,解决了企业数据填报多网址多账号多密码问题,实现了企业数据填报“一网一号一码”。同时,通过整合排污许可、在线监控、行政执法和信用评价等涉企信息系统,建立了生态环境领域“一企一档”,消除了信息重复填报内容。
席峰介绍,下一步,将持续完善“数字安徽—智慧环保”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功能,在现有的8个场景应用的基础上,新建声环境管理、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土壤环境管理等6个场景应用。同时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数据共享,不断提升跨区域、跨层级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水平。
潘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