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濉溪县探索“党建+”模式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近年来,淮北市濉溪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党建+”模式的实践路径,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坚持“党建+生态”,强化重点整治。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党建等为引领与重点业务工作双融合双驱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加快补齐生态环境领域基础设施短板为突破,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各项工作。截至3月底,全县PM2.5平均浓度59.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优良天数比例68.5%,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实现“一降一升”。全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无工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截至2月底,国控沱河后常桥、浍河东坪集(扣除氟化物)、澥河李大桥闸断面水质分别达III类、Ⅱ类、Ⅱ类,省控孟沟入浍河口断面水质IV类,国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扣除背景值)达标率100%。
坚持“党建+执法”,严查违法行为。以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大练兵活动为契机,将党建工作融入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中,凸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全县纳入双随机监管重点污染源企业124家、城镇污水处理设施3家、ODS类3家、在建项目4家,检查结果100%向社会公开。截至3月底,下发处罚决定书9家,罚款100余万元。持续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和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制度,推行差异化执法监管,对纳入正面清单的11家企业充分利用无人机、雷达走航、在线监控等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和巡查。今年以来,通过非现场方式检查企业10余家次。
坚持“党建+服务”,驱动发展“引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的学习和应用,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和路径。通过深入走访帮扶企业,了解企业在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困难和短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截至3月底,出动帮扶人员380余人次,帮助企业110余家次。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全程网办”,精简办事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对环评审批实行一次性告知。截至3月底,累计审批环评文件16件,发放排污许可证17张。
坚持“党建+宣传”,树牢环保意识。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深化党建品牌创建,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党建红”引领“生态美”党建品牌,被县直机关工委评为“十佳党建品牌”。结合植树节等时间节点,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等活动,践行红色引领、绿色共治,加强生态环境法律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引导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持续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