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淮北市积极破解秸秆处理困局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淮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0 17:05 字号:

 眼下,我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一台台大型秸秆打包机正在作业,阵阵轰鸣声中,成行的秸秆被卷入机器压实,转眼间从机身后方“吐”出一个个圆鼓鼓的“草墩”,被整齐码放在新翻的田垄上。

“过去秸秆处理是个大难题。”当地农户感慨道,“大量秸秆无处可去,要么堆积腐烂,要么一烧了之,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这一困扰农业生产的“老大难”问题,如今通过秸秆打包、粉碎还田等综合治理措施得到有效解决。

在濉溪县百善镇龙彬谷物种植家庭农场,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已堆积成山。车间内机器轰鸣,粉碎机、打包机高速运转,叉车往来穿梭,将打包成型的饲料整齐码放妥当。“周边农户正源源不断地把秸秆运到这里……”农场负责人陈龙彬介绍,“我们将粉碎后的秸秆包装好后卖给养殖场,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百善镇大路种植家庭农场正在抢抓农时。“我们要赶在下雨前完成播种。”农场负责人张伟表示,“多亏秸秆及时打包清运,为播种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些生动场景的背后,得益于全市统筹构建的县、镇、村三级秸秆收储运利用体系,形成县(区)有龙头企业、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临时堆放转运点的收储运网络。同时,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经纪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出了总体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全市已建成标准化收储中心49个、临时堆放转运点300个,基本实现了秸秆收储运销网络镇、村全覆盖。

“秸秆打包既方便转运储存,又推动了畜牧业发展。”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殷修刚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收储运销’体系,通过技术升级和标准完善,推动秸秆利用提质增效,助力生态产业化发展。”

如今,曾经令人头疼的秸秆已成为牛羊的食物,不仅解决了焚烧污染问题,更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这条绿色产业链正让昔日的“生态包袱”变成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财富”,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