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重点工作分解及完成情况】淮北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及第二季度完成情况
任务项 | 重点工作内容 | 牵头责任单位 | 二季度任务分解 | 二季度进展情况 | 完成状况 | 备注 |
10 | 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 市生态环境局 | 1.强化日常监管,常态化开展监督巡查,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问题排查和综合治理,启动夏季臭氧污染攻坚;2.开展饮用水源地排查整治。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依托入河口规范化建设项目,尽快推进我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3.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按计划推进土壤污染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动态更新优先监管地块清单、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和污染地块名录,对污染地块及优先监管地块落实污染管控措施,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全市污染地块及优先监管地块开展现场联合检查。 | 1.推动精准高效治污,利用走航监测、车载监测、用电监控等非现场监管手段,溯源排查污染来源,调度处理问题676个,已完成整改629个,复查存在问题99个;持续排查低效失效治理设施,完成154家涉VOCs企业活性炭更换。开展臭氧走航监测130次,发现高值区域112处,精准调度涉及企业整改。重点整治餐饮集中区,交办处理52家餐饮企业油烟问题;开展汽修VOCs专项治理行动,发现17家存在问题已交办处理;启动实施夏季臭氧污染攻坚,制定实施《2025年淮北市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年淮北市夏季空气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淮北市2025年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源清单(第一批)》《2025年餐饮油烟集中检查工作方案》,推动臭氧前体物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2.为保障县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组织各县区全面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并正式印发《淮北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目录清单》,建立健全水源地风险防控体系。在水环境治理领域,自4月份起,淮北市启动境内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行动,组织专业团队对12条河流开展全面排查。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立体排查技术,建立全市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档"数字台账,按照“取缔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原则推进,重点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排污口。关于印发《淮北市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问题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清单,建立“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整改主体责任。截至2025年4月,第一阶段整改任务已圆满完成。3.联合市商务局对全市地下储油罐开展排查,形成排查问题整改清单。制定发布2025年土壤重点监管单位41家,指导开展土壤隐患排查及自行监测等工作。开展淮北工业聚集区地下水污水详细调查,对濉溪化工园区和市高新区(龙湖片区)已启动地下水污染详细调查工作。对省厅反馈2025年第一批次优先监管地块进行现场核实。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全市污染地块及部分优先监管地块开展现场检查。 | 已完成 | |
116 | 加快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 市生态环境局 | 1.印发淮北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完成淮北矿业集团减煤替代问题、机动车检验机构弄虚作假问题整改工作;2.全力配合做好省空气质量改善提升行动专项督察工作。制定淮北市2024年省三季度、四季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四项清单”,按序时推进问题整改;3.加强调度,实行双周调度、月通报,有序推动整改落实;4.加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自查力度,建立健全问题台账,严格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推进问题整改。 | 1.目前淮北矿业集团减煤替代问题已纳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待省验收销号。机动车检验机构弄虚作假问题:生态环境部门对14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立案处罚(罚款390.7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2.175万元),3家国企机构负责人失职问题移交纪委处理并完成3人处分;同时强化监管,要求机构依规检测,多部门联合开展3轮专项检查(发整改通知42份),2025年对4家机构暂停功能;成立监管中心,月度通报问题,通过第三方巡查数据并当日交办整改,重大问题交执法部门查处。 2.制定印发《2025年安徽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淮期间保障工作方案》。分管市领导实地调研工作落实推进情况,并对配合保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政府召开协调保障组动员会,市生态环境局与省督察组积极对接进驻具体保障事宜。6月4日,筹备召开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淮北市动员会,起草市委书记汪华东作动员讲话,副市长梁龙义我市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情况汇报。动员会结束,协调保障督察组与市委书记汪华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汪继宏、副市长梁龙义等领导进行谈话。根据省督察组调阅资料清单,及时分办至相关县区和部门梳理汇总,按规范化档案管理要求,已向省督察组报送51项140余份资料。同步协助省督察组受理举报电话、邮件、微信投诉。截至目前,省督察组交办的121件信访件已第一时间交办各县区调查处理,其中36件已完成办理。完成制定淮北市2024年省三季度、四季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四项清单”,序时推进问题整改。 3.严格落实双周调度机制,重点调度突出问题整改进度、难点堵点攻坚情况,加快推进中央、省级反馈问题整改进度。同步执行月通报制度,已按时印发4月、5月、6月《全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逐月晾晒各责任单位整改进度,明确滞后事项整改要求。 4.市县两级按月开展排查,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针对排查的问题立行立改,不能立行立改的,按照“精准、科学、依法”原则制定“问题、措施、标准、责任”四项清单,纳入“N”类问题整改调度,确保按期验收销号。二季度全市共排查上报问题132件,已销号63件。 |
已完成 | |
117 | 强化空气质量源头管控和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坚定不移抓好大气污染防治。 | 市生态环境局 | 持续开展调度,严格落实日调度、周通报、月考核制度,实施分级分类约谈。常态化开展监督巡查,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减少污染排放。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动临涣焦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相山区集中喷涂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夏季臭氧污染攻坚。积极稳妥做好秸秆禁烧管控。 | 落实日调度、周通报、月考核制度,第二季度累计编制日报89份、周报12份、月报3份,落实“三单制”督办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对突出环境问题下发提示函19个、转办函1个、督办函2件;对月份大气污染防治量化调度排名落后的杜集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进行约谈;加强重点区域管控,对重点区域高值冒泡点位开展溯源排查,调度处理高值点位83次;临涣焦化超低排放改造已完成50%,加快建设VOCs“绿岛”项目,相山区集中喷涂中心项目获中央大气财政资金支持;启动实施夏季臭氧污染攻坚,制定实施《2025年淮北市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年淮北市夏季空气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淮北市2025年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源清单(第一批)》《2025年餐饮油烟集中检查工作方案》,推动臭氧前体物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持续排查低效失效治理设施,完成154家涉VOCs企业活性炭更换。开展臭氧走航监测130次,发现高值区域112处,精准调度涉及企业整改。重点整治餐饮集中区,交办处理52家餐饮企业油烟问题。开展汽修VOCs专项治理行动,发现17家存在问题已交办处理;积极稳妥做好秸秆禁烧管控,2025年第二季度,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秸秆禁烧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和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通过高位推进、网格监管、科技赋能和综合利用等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建立五级网格化监管体系,设置1000余个看护点,配备无人机、铁塔监控等科技手段,实现全天候巡查;投入农机10万余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88%,形成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等多途径利用模式。同时,强化宣传引导和严格奖惩,发放宣传材料9万余份,查处违规焚烧行为,压实各级责任。尽管面临偏远地区宣传覆盖不足、农机维护等挑战,我市通过深化部门联动、优化政策扶持,确保了禁烧工作“零火点”目标,为改善空气质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已完成 | |
120 | 推深做实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 市生态环境局 | 1.做好汛期联防联控工作,加强上下游汛期联防联控监测预警;2.开展沱湖、洪泽湖汛期监测预警工作,召开三市联席会议,密切关注汛期上下游水质动态,轮值报送水质预警日报、周报,强化汛期预警机制,严防汛期水质下降;3.加快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濉溪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确保6万吨/天提标改造工程3月底前完工,4万吨/天扩建工程6月底前完成调试并正式运行,保障水体水质。 | 1.与宿州市、蚌埠市及商丘市等城市部门合作,进行全流域、跨城市的协同监管,开展联合执法、区域执法和交叉执法行动。同时,充分利用水生态环境智慧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平台,实现实时数据共享,提高污染溯源和预警能力。重点关注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敏感指标变化情况,强化各指标汛期污染强度变化分析。发现异常数据,加密监测,及时排查上报,为汛期预警和联防联控提供数据支撑。2.淮北市联合宿州、蚌埠市自6月1日起,实行汛期按周轮值制度,对水质实时数据进行监控并编制日报、周报及月报的报送,强化汛期预警机制,严防汛期水质下降。3.濉溪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项目有序推进,目前,10万吨土建整体已完工,1.5万吨化工废水预处理、扩建4万吨项目、6万吨提标改造项目已通水调试。此外,引调水项目清水廊道配套工程(二污尾水改道进浍河)已完工并进入调试阶段。 | 已完成 | |
121 |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积极争创省级“无废城市”。 | 市生态环境局 | 1.指导2025年度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及“回头看”、年度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启动淮北工业聚集区地下水污染详细调查工作。开展涉镉等重点重金属污染源头排查,切断污染农用地途径。动态更新优先监管地块清单、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和污染地块名录,对污染地块及优先监管地块落实污染管控措施,加强日常监督管理;2.适时召开“无废城市”专班会议,部署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在社区、新闻栏目等开展“无废城市”科普宣传; | 1.发布《淮北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更新发布淮北市2025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通知》(淮环函〔2025〕54号),更新确定2025年度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共41家,发布《淮北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2025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等工作的通知》(淮环函〔2025〕57号),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深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切实防范土壤环境风险,对41家重点监管单位土壤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6月6日,与淮北工业聚集区地下水污染详细调查项目中标单位签订合同,6月9日已正式启动该项目各项工作。对我市4家在产涉镉等重点重金属企业周边农用地开展排查。对省厅反馈优先监管地块进行核实,对符合条件地块纳入监管,将不符合条件地块及时移出。2.已经提请市政府申请,下一步准备召开“无废城市”专班会议;已部署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指导中石化百善油库、加油站进行“无废细胞”建设;3月13日我局召开“无废城市”例行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在淮北电视台播放“无废城市”宣传游走字幕,在社区、企业悬挂横幅,进行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宣传教育,在“六五环境日”前采用手机发送短信进行“无废城市”宣传,通过线上(面向社会)进行进行“无废城市”知识竞赛。 | 序时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