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打造“三种生态法”模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今年以来,淮北市压实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坚持生态优先、治管并重,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走出适合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新模式。我市将治理成效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和全市50件民生实事任务,多渠道筹集资金。
坚持综合治理,“以用促治”。针对河流型农村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岸同治,以用促治。如濉溪县王冲孜村刘楼沟黑臭水体主要成因是农村生活污水。在治理过程中,统筹推进农村厕改与生活污水治理相结合,防止污水进入水体。治理后,村委会委托村民开展养殖经营,投放鲢鱼、草鱼、鳙鱼,实现以“鱼”养“水”。
坚持精准施策,“以管促治”。针对沟渠型农村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清淤护坡、长效管护,以管促治,改善水质。如相山区大梁楼村朱蒙沟黑臭水体主要成因是种植业面源污染。在治上,采取“草本+湿生植物”方式修建边坡缓冲带,阻隔面源污染进入沟渠。在管上,构建“镇村河长+网格员”长效管护机制,由村网格员担任沟、渠等小微水体河长,常态化巡护,保洁水体。
坚持生态治理,“化污为绿”。针对坑塘型农村黑臭水体,科学布局水体连通工程,改造废弃坑塘,疏通河网毛细血管,将臭水沟、黑水塘变成了生态渠、“小公园”。如相山区张楼行政村程阁村黑臭水体主要成因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底泥淤积。在治理过程中,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发挥第三方公司在专业技术和运营管理等方面优势,采用三级消解技术将农户厕所、厨房、洗浴等生活污水资源化,连通沟渠水塘将“死水”变活,构建“贝鱼草菌藻”立体生态修复系统,打造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程阁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