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实录】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重点工作进展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4-06-07 14:56 字号:

  一、主题: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重点工作进展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二、时间:202466

  三、地点:淮北市生态环境局六楼会议室

  四、单位:淮北市生态环境局

  五、主持人:王璐

  六、参加人员:党组书记局长陈伟、赵立法、法规与标准科(宣传教育科)负责人王璐

  七、参加媒体:安徽日报、安徽法治报、淮北市传媒中心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淮北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第季度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向大家介绍2024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同时,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赵立法,将向大家介绍淮北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安徽日报、安徽法治报、淮北市传媒中心欢迎大家。

首先,请陈伟局长通报2024以来淮北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陈伟: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淮北市生态环境局向多年来关心、理解、支持淮北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4年以来淮北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等有关情况。

2024以来淮北市生态环境在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环境质量状况和工作开展情况

(一)1-5月份环境质量状况

1.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截至62日,我市PM2.5年均浓度为55.6μg/m3优良天数比例为66.9%,重污染天数4天,同比减少1天。

2.水环境质量状况。2024年,第一季度我市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为100%(扣除氟化物背景值影响),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国控断面水质情况:20241-5月份,濉河、沱河、浍河、澥河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类别分别为类、类、类、类,水质优良率为75%。省控断面水质状况:1-5月份,闸河君王桥、新北沱河蔡桥闸、孟沟入浍河三个省控断面水质类别分别为类、类、类,水质优良率为33.3%。饮用水源水质情况:1-5月份,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3.土壤环境质量状况。2024年土壤重点监管单位新增8家,合计42家。1-5月份,完成28个建设项目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家评审,我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在100%。今年,省下达我市完成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19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5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13个,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其中,濉溪县、相山区申报2024年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分别获得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我市相山区程阁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得到省领导肯定。2024531日至61日,全省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省委书记韩俊、省长王清宪分别作出批示,副省长孙勇、覃卫国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濉溪县刘楼沟、相山区朱蒙沟(中段)及程阁自然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认为我市坚持生态优先、治管并重,针对河流型、沟渠型、坑塘型三种不同类型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护坡、湿地缓冲等方式推进治理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4.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情况。截至目前,中央层面交办问题364个,已完成销号361个(其中共性问题2个、个性问题1个),整改完成率达99%;省级层面交办问题765个,已完成销号750个(其中2022年省督察反馈问题8个,2023年省级警示片披露问题6个,信访件1件),整改完成率达98%

5.向上级争取资金情况。今年下达我单位共需争取上级资金6000万元截止目前,已争取上级资金11402.4万元超额完成任务。其中:中央水污染资金1730万元;中央大气污染资金4083万元、省级农村黑臭水体质量试点资金4000万元、省级大气资金782.4万元、省级水污染防治资金736万元、省级环保专项资金71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出台《淮北市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推进全市1130万千瓦以上煤电机组启动超净排放改造,完成上海电气2号机组超低排放和众城水泥熟料线深度脱硝改造,关停退出砖瓦企业16家,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12家。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新增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占比100%,提前淘汰83辆国三营运柴油货车,对400辆国四、国五柴油车辆尾气进行深度治理。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实施《淮北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推深做实洁净相城行动。建立160余家扬尘源清单,增设高空瞭望点18个,对72家企业安装用电监控,对重点区域高值点位进行溯源分析,推进精准治污等。持续开展群众家门口问题排查整治,巩固提升餐饮油烟、恶臭异味等扰民问题整治成效。构建大气环境智慧监管体系。推动数字赋能监管,建成国省控站点6个,镇街标准站33个,组分站5个,微观站216个及雷达扫描、电子围栏、高空瞭望等大气监测网络。

2)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生态补偿与量化考核,修订印发了《淮北市地表水水质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及《淮北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办法》,明确各县区入境断面水质情况,不再列入对所在县区水质目标考核。根据30个考核断面水质超标情况、巡河检查发现问题及上月完成情况,采取集中交办+日常及时交办相结合的方式向各县区政府下发交办事项。

3)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发布《关于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试点工作的通知》,分阶段开展土壤污染隐患自查,组织开展了全市重点监管单位开展环境管理培训班。持续对全市范围内土地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地块开展排查梳理。组织召开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联席会议。持续推进全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生态试点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完成全市45家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对我市3家涉及新污染物治理的企业落实环境风险管控。对申能发电、大唐电厂粉煤灰露天堆放、随意倾倒等问题下发督办函,开展大宗固废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指导辖区内粉煤灰规范处置。《淮北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初稿编制完成,已完成第一轮征求意见,拟于6中旬提请市政府召开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动员会。

4)高位推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聚焦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统筹抓好“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书记、市长多次批示并赴现场调研督导,召开市环委会有力推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绘就作战图,确定时间表,健全整改责任体系。线上线下对各县(区)、市直单位进行调度、现场督导、帮扶指导,采取亮灯预警、短信提醒、印发提示函等方式,督促整改,目前,已发送提醒短信72条,制发通报5期。对已验收销号的问题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开展回头看,开展关联性、衍生性问题排查整改,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要求,截至20245月底,全市共排查上报问题1044件,已销号1005件。

5)严格执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30家企业发起双随机检查任务,其中,检查事项清单大类11项、细类16项,监管对象库867户。先后开展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自行检测情况排查、环境信访投诉举报涉企问题整改核查等专项行动,并对中央、省级大气帮扶发现问题整改开展后督查,防止问题整改不到位、不彻底,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10余人次,检查企业340/次。今年以来,我局共受理查处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环保投诉举报93件;查办安徽省信访信息化平台交办3件,已办结完成2件,1件正在办理中,环境信访投诉处理办结率、反馈率均达到100%2024年以来全市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9件,罚款金额约227.12万元。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柔性执法,将全市62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做到无事不扰。对淮北龙铁医疗、龙鑫建材等公司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需求10余项。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系统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提升攻坚

开展空气质量提升攻坚,着力推动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对火电、焦化、水泥、砖瓦等重点行业企业加大提升改造力度,推动企业重污染天气绩效提级改造。实施煤炭减量替代,淘汰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开展国四、国五柴油车辆尾气深度治理,推广布局新能源汽车、货车。持续推进洁净相城,落实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实施餐饮油烟、噪声扰民、恶臭异味等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整治提升行动。

(二)源头预防,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启动构建水环境智慧监管能力项目,提升监测、溯源能力建设,建立智能化的数字平台,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全面提升我市水生态环境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老濉河、濉临大沟尾水湿地建设,提升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水质;尽快落实市排水公司凌云中水厂处理系统技术改造,防止出现环保督察黑天鹅事件;濉溪县需要加强老濉河雨污分流系统的提质增效,对小溪河等支流直排口开展整治,防止汛期雨污混排影响;烈山区要迅速采取措施对友谊沟黑臭水体污水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防止排入雷河污染下游水体。

(三)强化监管,推动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持续推进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源头防治行动。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和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管控,督促全市42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法定义务,继续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及市级抽查,开展典型行业企业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持续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地下水污染分区防治管控,编制地下水国考点位达标方案,建立地下水污染重点排污单位目录,开展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着力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落实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重点整治,推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销号

建立年度“1+1+N”整改任务清单,对中央和省层面未完成整改的问题,严格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坚持月调度、季督导、年考核。抓好整改回头看,重点聚焦群众家门口等方面问题整治,深化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常态化排查整改,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高效办理《民声呼应》反映事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伟局长的介绍,下面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赵立法,向大家介绍淮北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赵立法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先进经验,认真落实农村净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生态优先、治管并重,一水一策分类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市十四五期间计划纳入国家及省级监管清单中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23条。截至202312月底,累计完成18条,面积约35万㎡,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剩余5条列入2024年治理任务。

20236月、11月,省生态环境厅两次向我市推送卫星遥感发现疑似黑臭水体线索402条。经现场排查和采样监测,判断属于黑臭水体121条。再加上原十四五期间剩余5,共126面积约22万㎡,纳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2024-2026年)行动计划。其中,濉溪县53条、相山区7条、杜集区38条、烈山区28条。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生态化策略、做到人水和谐针对皖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特点,科学分析农村黑臭水体的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坚持污染资源化、技术生态化的理念,优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护坡、湿地缓冲等生态治理方式,通过水生动植物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畅通水流,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链。

(二)坚持精准化施治、做到因地制宜我们根据不同水体,精准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治理模式,改善水体质量。目前,治理后水质由过去的劣V类稳定提高到IVШ类。一是河流型黑臭水体。比如,濉溪县王冲孜村刘楼沟黑臭水体,主要成因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统筹推进农村厕改与生活污水治理,修建管网集中截污纳管,挖掘河道清淤疏浚,并在水体中种植芦苇、美人蕉,有效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二是沟渠型黑臭水体。比如,相山区大梁楼村朱蒙沟黑臭水体,主要成因是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实施沟渠清淤,采取草本+湿生植物相结合方式修建边坡缓冲带,阻隔面源污染进入沟渠,同时加强河岸村庄生活垃圾和畜禽粪污收集、储运,杜绝养殖污水直排,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沟。三是坑塘型黑臭水体。比如,相山区张楼村程阁自然村黑臭水体,主要成因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底泥淤积。治理过程中,采用三级消解技术将农户厕所、厨房等生活污水资源化,以生态法疏通毛细血管,连通沟渠水塘将死水变活、活水循环,构建贝鱼草菌藻立体生态修复系统,形成了适合农村坑塘型黑臭水体治理的程阁村模式,目前已在全市多个镇村推广。

(三)坚持常态化管护、做到长治长效我们坚持常态化管理和有效利用水体资源相结合,在做好日常管护的同时,强化多方监管,以用促管、以管促治。

主持人:感谢两位发布人的介绍,下面,媒体记者提问。

问题:你好!我是安徽日报记者,为推动皖北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省政府出台了《皖北六市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我市有什么对应的落实举措?我想请陈伟局长简要介绍一下。

答:空气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就意味着改善民生。我市根据省方案精神,制定《淮北市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实施提升攻坚行动,结合大气污染防治薄弱环节,聚焦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调整,统筹“七大提升行动”,细化分解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进,落实到具体单位、企业和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全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4月7日,《行动方案》通过市政府第二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我市创新举措聚焦我市大气污染防治薄弱环节,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落实到具体实施项目,并在专项行动后列出行动专栏,提高可操行性和可执行性。确切提出2024年、2025A级、B级、引领性企业数量占比,要求30万千瓦以上煤电机组2025年底前全面达到超净排放,全面淘汰供热半径15km以内的自备燃煤供热设施和低效燃煤小热电,2025全面限行国三柴油货车,确定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环委办牵头抓总,统筹调度,推动各县区、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对突出环境问题实行三单制,督促环境问题尽快落实整改,共同开展提升攻坚行动。(二)加强溯源精准治污。运用国省控站点、镇街标准站、组分站、微观站、及雷达、高空瞭望、电子围栏等大气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高值点位进行溯源分析,形成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三)资金政策支持。结合大气治理工作,积极谋划中央资金项目,运用EOD等开发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四)健全监督考核。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压实责任。

问题:我是安徽法治报记者,我想请赵立法科长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4年我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52条,治理面积13.66万㎡。其中,濉溪县20条、相山区3条、杜集区18条、烈山区11条。

们将全省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为契机,坚持内源与外源同治、岸线与水体兼顾、治理与修复结合,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的生态化治理工作。

一是统筹推进,加快进度。成立一水一专班,细化月度计划,科学安排工期,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年内完成126条农村黑臭水体、22万平方米的治理任务。

二是示范带动,稳步推开。根据黑臭水体类型、污源成因以及试点成效,先易后难,一水一策稳步实施,在16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全面推开,再逐步扩大范围。

三是群众参与,长效管护。完善农村小微水体管护长效机制,吸纳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和管护,鼓励专业化、市场化机构参与治理和运行维护。

    四是多元投入,全力保障。主动谋划农村环境整治、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资金支持;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推动黑臭水体治理与产业开发有效融合和收益反哺,保障水体长治久清,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两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