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淮北庙台22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批前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安徽淮北庙台22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做出审批意见。为保证行政许可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即日起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若对本项目建设有不同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向我局辐射科申请听证或书面反馈意见。
联系电话:0561-3112106
传真:0561-3112106
地址:淮北市杜集区梧桐中路19号市科创中心双创基地1号楼4楼407
项目名称:安徽淮北庙台220kV输变电工程
建设地点:淮北市濉溪县境内
建设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北供电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江苏辐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1)淮北庙台22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
本期建设220kV户外型变电站1座,新建1台主变压器,主变容量为180MVA,220kV本期出线5回(南坪2回、杨柳2回、双堆集牵引站1回),110kV本期出线6回,无功补偿本期配置3×10Mvar电容器。
(2)双堆集牵引站-杨柳开断接入庙台变电站220kV线路工程
本工程共计新建220kV架空线路路径长约1.8km,其中单回路角钢塔段长约0.9km,双回路角钢塔段长约0.9km,导线采用2×JL3/G1A-400/35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此外本工程拆除搭接导线约30m(不含杆塔)。
(3)杨柳-南坪开断接入庙台变电站220kV线路工程
本工程共计新建架空线路路径长约0.9km,其中220kV/110kV混压四回路角钢塔段长约0.6km,220kV双回路角钢塔段长约0.3km,220kV导线采用2×JL3/G1A-400/35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110kV导线采用JL3/G1A-300/25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此外本工程拆除搭接导线约30m(不含杆塔)。
工程动态总投资约为1443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为8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0.57%。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现场实行围挡封闭,主要路段施工现场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米,一般路段施工现场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米。围挡底边应当封闭并设置防溢沉淀井,不得有泥浆外漏。
②施工工地内生活区、办公区、作业区加工场、材料堆场地面、车行道路应当进行硬化等防尘处理,尽量做到“永临结合”,保持道路清洁。
③气象预报风力达到5级以上的天气,不得进行土方挖填和转运、爆破、房屋或者其他建(构)筑物拆除等作业。
④建筑垃圾等无法在48小时内清运完毕的,应当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应当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焚烧。
⑤施工现场出入口大门内侧场内主道路应按有关规定固定设置车辆自动冲洗设施,不得使用空气压缩机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设备清理车辆、设备和物料的尘埃;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冲洗槽、排水沟、沉淀池等设施;车辆冲洗宜采用循环用水。
⑥在进行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作业时,应当设置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确保泥浆不外溢,废浆应当密闭运输。
⑦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⑧堆放水泥或者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当密闭存放或者采取覆盖等措施。
⑨建(构)筑物内施工材料及垃圾清运,应当采用容器或者管道运输,对易起尘的临时堆土、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等应采用密闭式防尘布(网)进行苫盖,禁止凌空抛撒。
⑩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重点区域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
⑪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并落实具体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公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负责人、环保监督员、扬尘监管主管部门等有关信息;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定期检查及日常巡查制度,督促施工单位全面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2.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变电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施工营地内临时修建的防渗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不直接排入周围环境。线路工程较短,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变电站施工营地内临时化粪池处理。
②新建变电站站址施工区域设置隔油池和沉淀池,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不排入附近水体。线路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少量泥浆水,经临时沉淀池去除悬浮物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沉渣定期清理。
③本工程输电线路一档跨越双龙沟,在施工过程中,应将施工临时占地尽量远离水体。施工时设置临时隔离拦挡,挖掘出的少量土方堆放在施工场地内,用防尘网遮盖,最终全部用于回填,塔基浇筑使用成品混凝土,架线时牵张场设置远离河流区域;施工期间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垃圾、弃土、弃渣,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钻浆等废弃物。
④新建庙台变电站巡检等工作人员所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隔声屏障或隔声罩以进行隔声;尽量错开施工机械施工时间,避免机械同时施工产生噪声叠加影响;进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减小机械故障产生的噪声。
②在施工设备选型时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将噪声级较高的设备安排在昼间进行工作,限制夜间高噪声设备施工,如因施工工艺需要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提前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③临时施工场地及施工机械布设尽量远离民房。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敏感时段,禁止鸣笛。
④变压器选用低噪声主变,高噪声设备合理布局,集中布置,降低其对厂界噪声的影响贡献值;运行期加强变电站内主变等高噪声设备的管理维护,减少设备陈旧产生的噪声。
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①加强对施工期固体废物的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堆放。
②挖填方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对不能平衡的弃土弃渣以及其他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并委托有关单位运送至指定受纳场地;生活垃圾及时清运,送入环卫系统处理;拆除的旧导线由供电公司回收处理。
③在钻孔灌注的过程中采用筛网将泥浆中的小碎石、砂等固体颗粒物进行分离,泥浆排到沉淀池充分沉淀,施工的过程中,及时清理沉淀池,清理出来的沉碴等到自然脱水干化后,平摊于塔基施工场地内,不外弃。
④新建庙台变电站巡检等工作人员所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平时暂存于变电站垃圾箱中,定期送至环卫系统处理。
5.电磁环境防治措施
①庙台220kV变电站采用户外型布置、配电装置采用户外GIS布置,主变及电气设备合理布局,保证导体和电气设备安全距离,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降低静电感应的影响。
②架空线路建设时线路采用提高导线对地高度、优化导线相间距离以及导线布置方式,以降低输电线路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
③架空线路严格按照以下要求的高度架设,确保线路周围及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满足相应的限值要求。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拟建架空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现状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后期施工时,若有敏感目标,应使架空线路与敏感目标的距离满足如下要求:
对于本工程220kV双回架空线路,当输电线路经过耕地、园地、道路等区域时,线路导线的最低对地高度应不小于6.5m;当输电线路经过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导线的最低对地高度应不小于12.5m。当输电线路跨越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净空高度应不小于12.5m。当输电线路边导线外2.5m处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导线与电磁环境敏感目标间的净空距离不得小于10m。
对于本工程220kV单回架空线路,当输电线路经过耕地、园地、道路等区域时,线路导线的最低对地高度应不小于6.5m;当输电线路经过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导线的最低对地高度应不小于9.5m。当输电线路跨越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净空高度应不小于9.5m。当输电线路边导线外2.5m处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导线与电磁环境敏感目标间的净空距离不得小于9m。
对于本工程220kV/110kV混压四回架空线路,当输电线路经过耕地、园地、道路等区域时,线路导线的最低对地高度应不小于6m;当输电线路经过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导线的最低对地高度应不小于7m。当输电线路跨越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净空高度应不小于5m。当输电线路边导线外2.5m处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导线与电磁环境敏感目标间的净空距离不得小于5m。
6.生态防治措施
①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②合理组织施工,加强施工管理,缩小施工范围,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并严控路宽,以减少施工临时用地;③临时用地永临结合,优先利用荒地、劣地,控制导线高度设计,以减少林木砍伐和破坏植被;④文明施工,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塔基基础,避免大规模开挖,加强土石方的调配力度,减少弃土弃渣量,弃方合理利用,严禁随意倾倒、堆放影响环境;⑤开挖作业时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把原有表土回填到开挖区表层,以利于植被恢复;⑥施工时采取先边坡防护后开挖、表土剥离、分类存放、表土回覆、临时苫盖、植被恢复等水保措施以减小水土流失;⑦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时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 以避免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⑧尽量减少强震动和噪声突发性强的施工方法,减轻对野生动物的干扰,避免破坏野生动物生境;⑨施工中尽量减少林木砍伐和植被破坏,砍伐的林木及时足额缴纳补偿费用,由相关部门统一开展异地造林,工程建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施工营地、牵张场等临时占地、塔基周围因地制宜进行复耕或恢复原有土地功能。